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在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日期: 2008-2-14
建设部副部长黄卫在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创立2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
(2007年12月14日)
今天,我们在这里隆重纪念我国建设工程质量的最高奖——鲁班奖创立20周年。在此,我谨代表建设部,向荣获2007年度鲁班奖和多次荣获鲁班奖的企业表示热烈的祝贺!
工程质量是工程建设的核心,是工程建设管理工作永恒的主题。工程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和社会经济的运行发展,直接关系到投资效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直接关系到党和政府的形象。所以,工程质量问题不仅是一个建设问题,还是一个经济问题、民生问题和政治问题。党中央、国务院领导高度重视工程质量工作,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强调“必须坚持好字优先,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工程建设既要“量”更要“质”,这是我们今后工作必须把握的重要原则。
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充分认清建设工程质量管理面临的新形势
当前,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工程建设规模越来越大,建筑业持续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全国建筑业企业(不含劳务分包企业)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8200多亿元,同比增长2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0多亿平方米,同比增长近17%;全国建筑业企业总收入16470多亿元,同比增长26%;实现利润总额345亿元,同比增长超过47%。
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工程质量管理的任务越来越重。近些年来,建设领域广大干部职工特别是质量管理工作者,认真贯彻国家有关工程建设和质量管理的法律法规,辛勤工作,严格管理,使得建设工程质量管理工作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并取得了长足进步。一是相继制定了《建筑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得到了加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一步完善,质量管理工作步入法制化轨道。二是广泛借鉴国内外成功的工程实践经验和技术成果,制定和修订了一大批勘察、设计、施工、监理、节能和环保等方面的标准规范,建立了比较完整的质量技术保障体系。三是通过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宣传培训,工程建设参与各方的质量意识明显增强,质量行为日趋规范。四是坚持科技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得到广泛应用,质量技术进步取得新进展。五是质量监督制度不断丰富和完善,监督模式和方法不断创新,监督执法检查的力度进一步加强,违法违规行为得到有效遏制。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现阶段工程质量管理还存在着明显的问题与不足:一是部分参与工程建设的企业和个人的责任意识不高,质量责任落实不到位;二是建筑市场不规范,信用缺失、无序竞争、低价中标、任意缩短建设周期等现象仍然存在;三是重大工程质量技术风险未引起足够重视,在管理上仍缺乏有效的手段和措施;四是村镇建设工程质量监管体系尚未建立,缺少法规和监管队伍等方面的必要支撑;五是工程项目已经向高、大、深、难转移,而建设、管理、监督队伍的总体素质还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工程建设。
今年6月,温家宝总理就当前建筑企业面临的主要任务作了四项重要批示:一是提高建筑工程质量和效益,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的需要;二是广泛应用节能环保技术,推进建筑业可持续发展;三是深化改革,加强管理,提高企业经营水平和竞争能力;四是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和干部职工培训,提高建筑队伍整体素质。我们要深刻领会、全面贯彻温家宝总理的重要批示,认真分析我国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矛盾和问题,准确把握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升我国建设工程质量水平。
二、探索创新,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管理的效能
一是总结经验,探索完善政府质量监督机制。
质量监督是政府职能,是促使参与工程建设的各方落实质量责任,确保建设工程质量的重要手段。政府成立质量监督机构实施工程质量监督已经23年了,在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我们要认真总结政府质量监督的历史经验,借鉴发达国家质量管理的先进理念和做法,进一步完善质量监督体制机制,实现“两个转变”,提高工程质量监管的有效性。
要从单纯设计与施工质量监管,向全方位、全过程监管转变。政府质量监督要整合资源、集中优势,将建设、勘察、设计、施工、监理、施工图审查、工程检测等建设工程参与各方全面纳入质量监管范畴,实施全方位统一监管;要对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建设、竣工验收直至工程结构合理使用年限,实施全过程监管。
要从“普通化管理”向“差别化管理”转变。要抓住重点环节和薄弱环节,解决突出的问题。首先,根据不同企业的业绩、信誉、工程质量保证能力等情况,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动态确定和区分重点与一般监管对象,实施不同程度的监管。其次,在工程类型上,要重点加强对大型公共建筑、桥梁、轨道交通和住宅工程质量等直接涉及到城市公共安全和群众利益工程的监管。再次,在实体质量上,要突出对技术风险较大工程的监督。
二是加强基础建设,完善工程质量管理体系。
我国已步入法制社会,法律法规是我们的行动指南和工作准则,政府主管部门必须依法行政。要抓住修订《建筑法》的有利时机,改进和完善施工图审查、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质量检测、竣工验收备案、运营使用等各个环节的管理制度。各地也要及时修订和完善现行法规和制度,使之更加符合当前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实际,便于操作和执行,逐步消除工程质量管理的盲区和薄弱环节。
企业自律是保证工程质量的根本,是落实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的基础。勘察、设计、施工企业要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积极贯彻执行《工程勘察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工程设计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和《工程建设施工企业质量管理规范》,全面落实质量责任。要按照要求建立内容完善、切实可行的质量保证体系,进一步细化和落实质量责任,真正形成企业质量管理的自律体系和机制。
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工程质量水平的提升,离不开整个行业的自主创新。要充分发挥技术创新在提高和保证工程质量中的重要作用,积极推广“四新”技术。一方面要努力学习、掌握、应用“四新”技术,另一方面还要及时制定和颁发适应“四新”技术的新标准、新规范,统一技术要求,明确质量目标,控制技术风险。要鼓励和支持企业研究、开发先进适用的专有技术和工法,为提高工程建设水平和质量创造条件。
工程质量的好坏,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没有一支高素质的建设队伍,就不可能有一流的工程质量和一流的质量管理。我们一方面要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各类注册人员的教育培训制度,特别是要加强对一线管理人员和农民工培训,提高他们的质量意识和实际操作水平。另一方面也要引进人才,不断充实工程质量监管队伍,加强对现有质量监督队伍培养教育,进一步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依法行政能力。
行业协会和社会中介组织注重培育和发展行业协会及社会中介组织,充分发挥他们在行业自律、培训教育以及工程咨询、工程质量保险、质量认证、质量仲裁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也要加强对各类质量中介组织的监管,确保其质量责任的落实。
三、突出重点,进一步推进工程质量水平不断提高
一是强化建筑节能质量监管。
节能减排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工程质量管理工作的一个重点。一是要提高认识,加强监督检查,强化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和新颁布的《建筑节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的落实。二是加强节能材料管理,查处劣质节能材料,确保使用材料的质量。三是按照建设部制定的《绿色施工导则》要求,积极推广绿色施工,降低施工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保护环境。
二是强化大型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管。
大型公共建筑和基础设施是城市现代化建设的象征。这些工程建设不仅投资规模大,而且往往集大空间、大跨度、深基坑于一身,设计、施工复杂,危险源众多,高风险集聚。要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设计方案优化,严格施工过程质量安全控制,最大限度消除危险源,降低工程风险。特别是地铁工程建设,要认真研究和掌握地下工程建设的特点和规律,精心勘察,精心设计,精心施工,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安全。
三是强化住宅工程质量监管。
住宅工程质量直接涉及到老百姓的利益,是社会关注的焦点。要大力推进住宅工程“一户一验”制度,组织科研、设计、施工、材料等方面力量联合攻关,攻克质量通病,特别是影响住宅工程使用功能的屋面渗漏、墙面地面开裂等质量常见病、多发病。不断研究、分析用户对住宅工程质量的意见,适时改进住宅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认真解决质量投诉问题,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四是强化建筑市场监管
完善、规范的建筑市场环境,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基础。要继续完善建筑市场监督体制机制,严格法定建设程序,深化政府投资工程建设组织实施方式改革,加强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强化市场和现场的联动管理。要重点加强市场准入清出和中标后违法分包、转包等方面的监管,加强对中标后工程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违法分包和转包等违规行为,营造诚信经营、忠实履约的市场环境。
同志们,我国大规模的工程建设仍将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建设任务十分艰巨,确保工程质量意义深远,责任重大。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开拓进取,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建设工程质量工作的新局面,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